琢玉入画,意韵天然 ——翡翠物语精品摆件
2018-11-05  

琢玉入画,意韵天然

——翡翠物语精品摆件

文/翡翠物语





宋代观音

宋代观音造像在唐代的发展基础上,造型已完全跳出了程式化的格局,或坐或立,姿态自然,婉转多变,以其独特的魅力,在中国观音造像史上可谓最具审美价值。





此尊冰绿自在观音坐像,造型端庄娴雅,神情自在慈穆,具备宋代观音造像的时代风格特征。观音高梳发髻,头戴佛冠,脸型清秀,五官妩媚,相貌温和;身披广袖通肩外衣,璎珞飘带环披,腰腹间有飘带作结缠绕;左手轻捻玉珠,右臂自然垂搭膝上,端坐重瓣莲座之上。整座佛像莹润细腻,色呈湖水之绿,清莹润泽,雕工纯熟简练,流露出一派自在安详的气韵。  





舟上

小船停桨逐潮还,四五人家住一湾。

贪看晓光侵月色,不知云气失前山。

《舟上》出自南宋诗人徐照,描写的是坐在一叶轻舟上的诗人停浆眺望,江畔坐落着四五户人家,在朦胧的清晨中,晓光浸润着月色,逐渐发光的晨光里,一片雾气弥漫在山色之间。表达了诗人闲适的心情和对乡村生活的热爱与向往。





玉雕师寄意山水,寄情田园,以细腻丰富的笔触,将对闲逸生活的追求以玉雕语境完美表达,具有较高的艺术性。作品有着完整的主题、诗化的意境,通过概括而简练的手法和表现技巧,体现优美的想象,构成一个统一完整的艺术形象。





寻山问道

构图优美,意境深邃,雕工秀润工整,有“远望以取势,近看以取其质”的效果。以古树险峰远景与栈道人物近景呼应呈现,结合运用高浮雕、立体雕、圆雕等技法,充分尊重原石色泽,参天劲松、古道小桥、亭台楼阁形成高低错落、深浅对比的特殊效果,极富韵味。





整体雕琢细致入微,人物雕刻更是栩栩如生。老叟手持龙须杖抬头仰望,慈祥可敬,嘴唇微微开启,仿佛在说着什么;旁边的童子形象天真活跃,形态、表情、衣着线条尽显立体感和写实感,充分体现了玉雕师的工艺讲究和技艺高超。





一路高升

一件形神兼备的玉雕作品,才有打动人心的力量。玉雕艺术要重视形似之外的神韵,这不仅是雕琢技巧的问题,更重要的是玉雕师的心灵境界。在创作过程中,在运用原料特色呈现精湛工艺的同时,表现出一种生命的境界,一种形神兼备的意境。





此摆件原石润绿细泽,在玉雕的创作中,展现灵动之趣。玉雕艺术将此化为具体的艺术创造形式。在静穆中求灵动,从常态中超然溢出,追求一脉生命的清流。静处就是动起,动处就是静思;动静变化,达到最畅然的生命呈现。





别秋

冰黄山水摆件造型浑圆典雅,给人赏心悦目的视觉效果和美的享受。将国画审美融入玉雕创作之中,从中展露出中国传统艺术魅力的精髓和神韵。同时,运用写意风格,讲究作品的气场韵律,形成文化意蕴厚重、古迈不失新雅的艺术风格。





作品玉质细腻,表层黄翡与玉质相得益彰,远观见宝光盈盈,近触则温润有加。综合运用浮雕、立体雕等技法,正面雕琢疏朗亭台、蓊郁苍松、峭挺山石,人物栩栩如生,动静相宜。整器布局错落有致,层次分明,意境幽远,将“蕴山川之美,凝日月之辉”的天然玉质美、玉色美、玉形美,转换为艺术创作的构思美、设计的造型美及雕琢的工艺美,为山子雕刻之佳作珍品。





净瓶观音

玉质细腻温润,玉雕师依料就势,在保持原料外形的前提下,通过简洁流畅的线条来表达。观音宝像端庄,手持净瓶,大度雍容,盘腿端坐莲花台上,形态饱满丰腴,神态祥和静谧。整体结构和谐,比例精准,流畅圆融的线条传神地展现了人物神韵。





玉雕观音的造型、线条讲究一种宁静祥和的气息,一份慈航济世的胸怀,体现一份可贵的生活态度。作品中人物造型柔美,手法简洁流畅,把观音这样一个传统题材表现的让人心动。细赏,那舒缓的线条便如溪水潺潺入心,净心涤尘。





笑口常开

三彩原石玉质细腻,整体色泽运用合理生动。巧雕一尊笑佛袒胸露腹,长耳垂肩,一手持金元宝,一手持寿桃,笑口常开的模样十分喜人。





传说在弥勒菩萨现世的时候,人们丰衣足食安居乐业,所以弥勒佛也是吉祥好运的象征。弥勒佛不拘小节,凡事付诸一笑,大肚能容天下事,故而又有处事豁达,笑口常开之意。作品用料讲究,工艺细致生动,俏色运用合理精湛,极具欣赏价值。收藏保佑平安吉祥,笑口常开,福气满满,生活增添无限乐趣。

阅读 13174 0
投诉